通知公告
尚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工作动态>>正文

学院成功举办携手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通知》精神,65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学生处共同举办了树牢中华命运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院领导王强、张慧欣、武青艳、学生处副处长宋克勇,学院全体学生,以及来自学校大学生民族团结促进会的少数民族同学共计60余人参与活动。

会议由副书记、副院长武青艳副教授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强研究员和思政课教师刘世昱博士作了主题讲座。

 

主题讲座开始前,宋克勇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并代表学生处讲话。他介绍了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打造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典型、促进少数民族同学成长的教育活动品牌等情况,并希望这次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生处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模式,打造新的民族团结教育品牌活动。

讲座开始后,王强书记以《当代大学生》为题,首先论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族儿女勠力同心、同心同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而后,王书记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把中华文明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进行了论述。针对当代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王书记从维护民族团结、增强国家认同感、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三个层面予以强调,他要求大学生们处理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关系,要让中华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这个大的前提下,各美其美,促进共同繁荣进步;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民族、国家自豪感,切实为民族团结贡献青春力量。

 

刘世昱博士从学理角度作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蕴》主题讲座。刘老师首先从历史维度梳理了自1840年以来,中华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脉络,他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发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精神觉醒,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而后,刘老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初创时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重大时间节点阐述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时代特征和内涵。最后,刘老师强调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并指出各民族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多元一体、相互学习

 

活动最后,张慧欣院长作了总结讲话。张院长对活动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并再次对学生处一行的到来表示感谢。她指出抗疫情斗争期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并表示此次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今后学院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既要考虑学术性也要兼顾政治性;既要实现主题切入,也要保证形式突破。她结合学院日常学生工作进一步指出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活动,支持鼓励学生组织活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今后学院力求实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常态化,持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构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的宏伟蓝图。高校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有利举措,有助于各民族学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进而勠力同心、同向同行,共同携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长久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教育引导学生为民族团结工作贡献青春力量。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将为学院提供新的教育载体,持续开展政治立场鲜明、活动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学院也以此次教育活动为契机,欢迎其他学院共同参与,共同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关闭窗口